火眼金睛!我院消化內科成功開展首例“eyeMax洞察”下膽道探查及活檢術
作者:林曉慧 吳李飛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3-13 瀏覽:3599次 一審:張冰 二審:柯正 三審:朱娟
近日,我院消化內科科主任張焰平帶領團隊,利用膽道子鏡直視系統(tǒng)(eyeMax洞察)為一位膽道狹窄的老年患者實施膽管內探查及活檢術。該技術的成功開展標志了我院消化內科膽道疾病的診治邁向了“更精準”的時代,也填補了皖西南地區(qū)的技術空白。
年過七旬的老漢孔某,半年前因“腹痛伴眼黃、尿黃”在我院診斷為“急性膽管炎,膽總管狹窄”,當時由于相關檢查未提示明顯惡性狹窄證據,且設備受限,予暫行ERC+膽道支架置入術,并囑赴外院進一步明確膽管狹窄性質。術后老漢恢復可,無特殊不適,也未赴外院就診。

日前,老漢在家人的陪同下來我院復診經相關檢查,MRI提示膽總管中段狹窄伴肝內外膽管輕度擴張,血生化提示谷氨酰胺轉酶升高。恰逢我院引進了膽道子鏡系統(tǒng)——“eyeMax洞察”,張焰平主任及其團隊建議患者行“ERCP+eyeMax洞察膽道子鏡直視系統(tǒng)”明確膽管狹窄性質?;颊呒凹覍俚弥诩议T口就可以明確診斷,遂表示同意手術。
經過完善的術前準備,在麻醉科保駕護航下,張焰平主任運用“新武器”——“eyeMax洞察”膽道子鏡直視系統(tǒng),順利為老漢進行十二指腸鏡下膽道子鏡檢查,術中使用“eyeMax洞察”上行至肝門部肝總管內,見到長度范圍約2cm的膽管壁表面魚卵樣新生物,局部呈粉紅色增生隆起,管腔狹窄,并予以直視下精準活檢,術后病理診斷考慮導管內乳頭狀粘液性腫瘤。
過去,膽胰管被稱為“消化道的最后一塊盲區(qū)”。因為胰管、膽管等被肝臟、胃等器官“隱藏”起來,檢查著實困難。而肝膽胰疾病是嚴重威脅身體健康的一類多發(fā)病、常見病,如膽結石、膽管癌、良惡性肝膽管狹窄、梗阻性黃疸、急慢性膽管炎、膽漏、胰管結石、慢性胰腺炎、胰腺良惡性腫瘤等。解決這類疾病的傳統(tǒng)方法包括外科手術和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(ERCP)手術。兩者相比,ERCP手術具有創(chuàng)傷小、恢復快、并發(fā)癥少、住院時間短、術后生活質量高等諸多優(yōu)點。然而常規(guī)ERCP診治仍然受限于影像學技術,不能對膽胰管疾病進行直視診治。由于無法直觀觀察,常常導致肝膽胰管疾病的誤診、漏診與不當治療。
如今,“eyeMax洞察”直視下胰膽疾病診療技術,可深入胰膽管、四級膽管進行探查和治療,通過直視下高清觀察胰膽管狹窄及腫瘤的表面結構,并于直視下取檢組織進行病理檢查,使患者獲得更加滿意的治療和檢查效果,代表了未來胰膽疾病診療可視化、精準化的發(fā)展方向。此外,在“eyeMax洞察”直視下還可進行巨大膽胰管結石碎石取石術、激光腫瘤靶向光動力治療等。
近年來,安慶市立醫(yī)院消化內科不斷創(chuàng)新膽胰管疾病的微創(chuàng)、精準治療,這次成功開展ERCP+“eyeMax洞察”直視診療技術,將極大推動膽胰疾病診療的直視化、數字化、微創(chuàng)化的發(fā)展,也將為復雜膽胰管疾病患者帶來更加專業(yè)、精準的醫(yī)療服務。